唐群英(1871.12.8-1937.4.25),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 ,女權運動領袖、女權主義先驅、民主革命家 、教育家 、辛亥革命功臣 、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投身辛亥革命,為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立下奇功。首倡女權,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作出了卓越貢獻。她被譽為“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曾授勛“二等嘉禾章”。
人物生平 封建叛逆: 唐群英,字希陶,號恭懿,1871年12月8日于清國衡州府一武將門第出生。10歲時,唐群英就央求父親教她劍法,勤學苦練之余,她還常常組織周邊的孩童扮作宋軍、遼軍“打仗”,并自稱“穆桂英”掛帥出征,迎戰“遼軍”。當時,女子都要纏足,名門千金更得有一雙“三寸金蓮”。一開始,唐群英以為纏足不分男女,就忍痛接受了。沒想到哥哥居然不纏,而且健步如飛,認為是母親偏心,就聯絡兩個姐姐采取一致行動扯掉裹腳布。姐姐膽怯,她就獨自扯掉了。被母親發現,又強行裹了起來,幾經纏纏扯扯,所以,在同胞姐妹中,唯有她不是“三寸金蓮”,而是個半大腳。 之后,她開始攻讀中國典籍,以及《木蘭詞》、《烈女傳》、《精忠岳傳》之類的作品,既能寫一手好詩文,又能騎馬擊劍。望著這個果敢豪邁文武雙全的女兒,唐星照感嘆道:“如果是個兒子,必能光耀門楣?!碧迫河⒙犃T反問:“是女兒,就不能光耀門楣嗎?” 她能文善詩,15歲時曾寫過“鄰煙連霧起,山鳥放晴來”的詩句,被塾師稱為“女中奇才”。在四個姐妹中,群英最為父親所鐘愛。她也“嘗以不能易髻而冠為恨”。 1890年,唐群英的父親去逝。1891年,20歲的唐群英遵父遺命(一說從母命)嫁與湘鄉荷葉曾國藩的堂弟曾傳綱為妻??墒莿傔^幾年,丈夫就病逝。按照當時的封建傳統和曾家的族規,她要在婆家守節,才不失為“名門閨秀”。但唐群英生性豪放,蔑視舊禮教。她沖破夫死守節的封建桎梏,毅然“大歸”,定居于“是吾家”。當時,外侮頻仍,國勢日蹙,康梁等人正在力倡變法維新。唐群英在家中日習詩文,博覽群書,深受維新思想的影響。她在《讀大同書感懷》一詩中寫道:“斗室自溫酒,鈞天維換風?猶在滄浪里,誓作踏波人?!弊允?,表達了扭轉乾坤的革新壯志。 同盟大姐: 唐群英在丈夫家的日子里,有緣結識秋瑾、葛健豪(蔡和森、蔡暢之母),遂成知交,后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杰”。秋瑾的婆家和曾家有近親,秋瑾嫁到湘鄉荷葉的王家以后,與唐群英毗鄰而居,親戚加鄰居,兩人來往密切,被后人譽為“辛亥革命的孿生女兒”。 1901年秋,她聽秋瑾談及親歷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情景,慨然說道:“國之興亡,匹婦亦應責無旁貸。不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是人皆有責!”1904年春,秋瑾在北京沖破封建阻力,赴日本求學。1904年秋,唐群英在湖南得到消息后,她應秋瑾之約,立即追隨而去,東渡日本求學。她先自費考入 東京青山實踐女校,成為秋瑾的同學。兩年后,她又轉入成女高等學校師范科,因成績優異,由湖南當局改為官費生。 在東京求學期間,唐群英結識了劉揆一、劉道一、黃興、趙恒惕等湘籍人士。1902年5月,唐群英經黃興、趙恒惕介紹,參加了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的華興會,成為華興會唯一的女會員。對于華興會與興中會聯合一事,當時會員們意見不一,而唐群英支持黃興的意見,贊同聯合,因而深得黃興賞識。1905年7月28日,黃興帶著唐群英去見孫中山。在交談中,她向孫中山談及自己對于男尊女卑的反感,表達了“天下興亡,人皆有責”的主張。孫中山當即贊道,“革命首先是喚醒四萬萬同胞,女同胞覺醒的還很少,群英女士是第一個走進革命隊伍里的女同胞,是榜樣,是二萬萬女同胞的帶頭人?!?905年8月20日,華興會與興中會合并成立中國同盟會,她是第一個加入同盟會的女會員。由于唐群英比相繼加入同盟會的何香凝大3歲,比秋瑾大6歲,所以,同盟會的會員都尊稱她為“唐大姐”。 雙槍女將: 1906年7月,唐群英與王昌國發起組織的留日女學生會成立,她當選為書記。1906年10月,黃興和寧調元在日本創辦雜志《洞庭波》,唐群英是該刊的積極撰稿人。她在《洞庭波》第1號上發表了八首七絕,一時在革命志士中廣為傳誦,深得孫中山和黃興的贊許。[13] 她在這組詩的前面寫道:“黃公克強組織同盟會于日本,與寧君太一等設立報館,顏曰《洞庭波》,征集黨人詩文。余于課于擬絕句八章以附刊”。1907年12月,唐群英在成女高等學校師范科畢業。在畢業儀式上,唐群英撰文致詞,慨然寫道:“然女師女范,昭然于史冊者,若班氏木蘭伏女輩,當時輕視女學,猶能獨往獨來,卓絕古今,使有以提勵之,則其造詣又當何如也?無如積聵不振,女權陵夷,學識幽閉,遂成斯世困屯之形。溯國運盛衰之際,又豈非我輩擔負女教責任之時耶?”充分表達了振興中國女學的決心。 當時,同盟會在橫濱設有彈藥制造機關,唐群英就前去學習制造彈藥和使用槍械,同在這里學習的還有剛剛加入同盟會的秋瑾,以及方君瑛、陳擷芬、林宗素、蔡蕙、吳木蘭等人。之后,唐群英又利用假日到神樂坂武術學會練習槍法。 秋瑾就義的次年(1908年),唐群英回國。此行目的,一為探望生病的母親,同時也是受同盟會委派,回國宣傳同盟會主張并聯絡各地革命者發動武裝起義。臨別時,孫中山贈詩一首:“此去浪滔天,應知身在船。若返瀟湘日,為我問陳癲?!鼻皟删浔磉_的是孫中山的關切之情,而后兩句則暗藏了革命指示。果然,唐群英回國后開始在湖南聯絡革命同志,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不久,她“執教鞭于贛寧諸省”,迅速與正在長沙秘密活動的同盟會成員陳荊(即陳癲,字樹人)取得聯系,并奔走于長江中下游一帶聯絡革命黨人。1909年,唐群英先后組織了在湘鄉縣永豐鎮、湘潭縣花石鎮的兩地武裝起義。 1910年6月,由于國內環境惡劣,活動困難,按照黃興的安排,唐群英再次赴日,以考入東京音樂??茖W校作掩護,深入開展留日女學生運動,動員女界“與男子奮袂爭先,共擔義務”,投身反帝斗爭,以“救國家之危亡”。1911年秋,唐群英回國向同盟會中部總會宋教仁報到,并隨即在上海發起并領導了多個女子團體,與張漢英在上?;I建女子北伐隊。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首先響起槍聲,她設法將黃興護送到武昌,指揮戰斗。接著,她與張漢英組織了“女子后援會”,向社會各界募集物資錢糧送往前線。隨后,又挑選青壯女子組成“北伐軍救濟隊”,奔赴戰地,救護傷兵。1911年11月初,江、浙兩省組織聯軍北伐。唐群英便將她率領的有400名隊員的女子北伐隊列入江浙聯軍編制。同月下旬,抵南京外圍時,聯軍主力擔負攻城主戰,女子北伐隊和何奇伍團奉命在玄武門助攻。唐群英事先挑選8名精兵組成小分隊,混入城內,伺機殺死守門清兵,唐群英乘機帶領全體女軍士兵迎面沖擊,致使清廷兩江總督倉皇出逃,南京勝利光復。從此女子北伐隊聲名大振,“雙槍女將唐群英”名震一時。 1911年2月1日,在臨時政府召開的慶功會上,臨時政府慶功會上,她作為“女界協贊會”的代表,確為第一批授勛之開國功臣,受到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接見,被孫中山譽為“不愧是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并榮獲總統府“二等嘉禾勛章”,以表彰其功績。 女權領袖: 1912年2月初,臨時參議院在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時,約法草案中沒有“男女平權”的條文。唐群英以女子后援會會長名義,與張漢英一道,于1912年2月20日在南京聯合籌組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要求中央政府給還女子參政權”。26日,她向參議院遞交《女界代表唐群英等上參議院書》。在此期間,唐群英等先后五次向孫中山和臨時參議院上書,提案竟未被臨時參議院接受。3月20日,她趁參議院開會之機,率領一群女子沖進會場,打碎參議院玻璃窗,踢倒警衛兵,造成轟動全國的“大鬧參議院事件”。 1912年4月8日,南京臨時政府和參議院北遷,女子參政代表也隨后聯合北上,繼續要求參議院承認女子參政權。同盟會內以宋教仁為首的改組派屈從他黨意見,公然將原同盟會政綱中“主張男女平權”的內容刪掉了。唐群英等聞訊,沖進改組會議會場,提出強烈抗議。1912年8月25日國民黨召開成立大會時,新黨綱中仍未恢復“男女平權”條文,唐群英與沈佩貞、王昌國、伍崇敏、傅文郁等十余人盛怒之下圍打宋教仁,林森出面調停,還未交口,也挨了一下。她隨即書寫《駁詰同盟會傳單》,抨擊宋教仁等。同時致信孫中山。1912年8月27日,沈、唐二人又拜謁孫中山,力爭男女平權。孫婉言解釋此事實行之難,兩人與他發生激烈爭執,沈佩貞悲憤之下,“哭聲震天”。9月1日,女子參政同盟會在北京召開聯合大會,到會女子200余人,公推唐群英為臨時主席。沈佩貞演說,反對宋教仁、張繼不遺余力,甚至表示要繼續革命,以曾經組織之暗殺團、先鋒隊與彼等相見,以手槍炸彈對待之,與會者情緒異常激烈。 1912年9月2日,在女子參政運動“進”、“退”關鍵時刻,孫中山致函唐群英,信中不無難處地說:“黨綱刪去男女平權之條,乃多數男人之公意,非少數可能挽回?!彼磩裉迫河?,不如先通過提倡教育、普及知識的方式來大力發展女子團體,然后再來與男子爭權,而不是眼下依賴男子代為出力。唐群英聽到這番話后作何感想,后人不得而知。她的確幾次上書和面見孫中山要求修改《約法》,確立女子參政權,不過,最后她還是聽從了孫中山的勸導,暫將此事放在一邊,并迅速與宋教仁協調一致,把討袁計劃放在首位。 參政受阻后,唐群英變賣個人家產,大力辦報興學。1912年12月9日,唐群英得知參議院否決了她們遞交的要求補訂《女子選舉法》的意見,她言道:“袁大總統不贊成女子有參政權,亦必不承認袁為大總統!”后又在《女子白話報》上發表文章,抨擊袁氏政府。袁世凱遂令取締女子參政同盟會,查封《女子白話報》,禁止湖南《女權日報》在京發行,并懸賞一萬銀元通緝唐群英,因事先得悉內部情報,使她幸免于難。 女學先驅: 參政受阻后,唐群英變賣個人家產,大力辦報興學。起初,她在北京創辦了《亞東叢報》和《女子白話旬報》,并設立“中央女子學?!?,為“女界知識普及”造就人材。1913年,她因在報刊上公開發表反對袁世凱的言論,遭到袁的迫害,被迫回到湖南。在長沙,她又創辦了《女權日報》,開設“女子美術學?!?、“自強職業女?!焙汀皬吞张!?。1926年6月,北伐軍進入湖南。唐群英回到家鄉衡山,在白果紅茶亭辦起了“岳北女子職業學?!???v觀唐群英的奮斗生涯,為振興中國女學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創辦女學的過程中,唐群英負債累累,致使其晚年的生活拮據困難。1935年3月,唐群英應老同盟會員張繼等人的邀請,來到南京。起初,“國府主席”林森擬聘她為“國府顧問”,未果;每月發給她生活補貼200元,但數月后即停發。于右任、張繼、居正等老同盟會員為此不平,聯名上書。其中寫道:“唐同志群英女士,以湘上名嬡,幼承家訓,早歲東渡日本,追隨總理革命。討袁之役,幾遭不測。晚年息影家園,景況蕭條。中央曾以補貼,但數月即停。革命以還,女界犧牲亦鉅??丈酱T果,尚冀我中央有以始終成全之也?!焙髞?,唐群英在南京掛了一個“黨史編纂委員會委員”和“國策顧問”的頭銜。1936年秋天,心灰意冷的唐群英因體弱多病,帶著在南京自置的一幅留學東京時的瓷像,回到湖南老家。1937年4月25日,唐群英病故于“是吾家”老房,遺骨葬于衡山新橋唐族墓地。 主要成就: 一代雙槍女將 名震辛亥革命 1905年,唐群英積極促成華興會與興中會聯合成中國同盟會。 1908年,唐群英受同盟會委派,回國宣傳同盟會主張并聯絡各地革命者發動武裝起義,奔走于長江中下游一帶聯絡革命黨人,相繼在湘鄉、衡山、醴陵及贛西等地,宣傳同盟會的宗旨,策劃武裝起義。 1910年6月,唐群英赴日深入開展留日女學生運動,動員女界“與男子奮袂爭先,共擔義務”,投身反清斗爭,以“救國家之危亡”。 1911年10月10日,唐群英與張竹君設法將黃興護送到武昌,完成武昌起義大業。 1911年秋,唐群英在上海發起并領導了多個女子團體;與張漢英創建了“女子后援會”;募集糧餉軍資送往前線;挑選青壯女子組成“北伐軍救濟隊”,奔赴戰地,救護傷兵。 1911年11月初,唐群英率領400名女子北伐隊列入江浙聯軍編制,助江、浙兩省組織聯軍北伐;11月下旬,女子北伐隊奉命于玄武門助攻;南京城久攻不下,唐群英挑選8名精兵組成小分隊,殺死守門清兵,親自挎著雙槍帶領女兵攻陷城門,兩江總督倉皇出逃,南京光復。此役耗時近一月,既是革命軍對清廷的致命一擊,更堪稱辛亥革命成功的奠基之戰。 爭取男女平等 開創婦運先河 1912年4月8日,女子參政同盟會在南京正式成立,通過了由唐群英起草的《女子參政同盟會簡章》十一條政綱:(一)實行男女權力平等;(二)實行普及女子教育;(三)改良家庭習慣;(四)禁止買賣奴婢;(五) 實行一夫一婦制度;(六)禁止無故離婚;(七)提倡女子實業;(八)實行慈善;(九)實行強迫放腳;(十)改良女子裝飾;(十一)禁止強迫賣娼。會后,發表了《女子參政同盟會宣言書》,時人嘆為“五千年來女權之曙光”,“中國婦女運動的第一聲”。 1924年,在湖南主政的趙恒惕推行“立憲自治”時,唐群英與王昌國、葛健豪等首倡恢復了湖南女界聯合會,繼續為爭取女權而斗爭,終于使湖南省憲政委員會同意在省憲法條文中載明了“無論男女,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二十一歲以上男女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有受義務教育以上的各級教育權”。開創了憲法收錄“男女平權”的先河。 致力女子教育 培養新型女性 從1912年10月至1930年的十八年間,唐群英以極大的熱情精力致力于普及女子教育,為爭取女子參政權作長期打算。她單獨或與友人合作,先后在北京、長沙、衡山等地創辦了中央女學校、長沙女子法政學校、自強女子職業學校等10所學校,其辦學熱情之高,辦校數量之多,在中國女子教育史上堪稱首屈一指。為籌措辦學經費,她除了爭取官費補貼,動員社會賢達捐助之外,還變賣了自己大部分家產以應所需。她的教育理論與方法,都從當時斗爭的實際出發,喚起女界覺醒。她痛斥“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等謬論,她將此女權啟蒙教育與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自立聯系起來,她們爭女權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為自己爭得與男人等同的地位。 1926年衡山掀起農民運動時,她又支持原紅茶亭女校和當時岳北女子實業學校的學生們和其他婦女一起“鬧祠堂”,以實際行動為爭取女權而斗爭,培育出了一批批有覺悟、有知識、有本領、精神獨立、自立自強的新型女性。 后世紀念 唐群英故居位于衡陽市衡山縣新橋鎮黃泥村,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現僅存是吾家書屋。是吾家書屋是唐群英祖居“三吉堂”中建設最早的,也是現僅存的部分建筑。最初為唐群英之父唐星照的住宅?!叭谩备慕ê蟾臑闀?,曰“是吾家”,意為是我最初的家。這里是唐群英青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晚年則居此整理詩文,著有《吟香閣詩草》四卷。 唐群英自幼在“是吾家”啟蒙并度過青少年時代,夫亡大歸后又在此博覽群書,接受新潮思想,晚年在此繼續倡導婦女解放,從事女子教育事業?!笆俏峒摇迸c唐群英的一生有著緊密的聯系。中置唐群英半身銅像,像座正面鐫康克清題書“唐群英,一代女魂”?;▓@兩側設置詩碑廊,分別鐫刻唐群英詩作和孫中山、黃興等的贈詩贊詞。書屋及小花園環以圍墻,正面槽門上懸掛匾額,上鐫“唐群英書屋”,楷書,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佩云為維修后的唐群英書屋“是吾家”所題。 唐群英墓位于衡陽市衡山縣新橋鎮黃泥村三眼塘山頂上,1991年重修。墓坐北朝南,石質墓圍,漢白玉墓碑,自右至左豎刻“中國女權運動先驅,唐群英女士之墓,衡山縣人民政府立”,碑兩旁刻聯“群杰功勛千秋頌;英模業績萬古揚”。墓地四周遍植青松、水杉,四季常青。 紀念活動 2011年12月8日,紀念唐群英誕辰140周年活動暨唐群英銅像揭幕儀式在衡陽市衡山縣新橋鎮黃泥村唐群英故居舉行。中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衡陽市政協主席,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劉曉,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鄧煥生,衡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衡陽市副市長等領導、專家學者、唐群英親屬代表等出席。 2014年2月12日,長篇人物傳記《女權運動先驅唐群英》在衡陽市委宣傳部會議室舉行首發儀式,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全書40萬余字,作者為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研究室副主任、辦公廳副主任劉靜,唐群英嫡長孫唐存正。 人物評價 唐群英及其領導的女子參政運動被贊譽為“五千年來女權之曙光”、“中國婦女運動的第一聲”。 1979年12月,在中國婦運工作史上第一次編纂工作會議上,鄧穎超特別提到她,稱其為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婦女界“英雄人物”,希望后人永遠記住她。 1991年10月,康克清為紀念她誕辰120周年,慨然題詞:“唐群英,一代女魂?!?/p> 1995年9月,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前夕,中國政府向大會推薦8位中華百年女杰,唐群英位列第四。 1997年,為紀念唐群英逝世60周年,國民黨元老陳立夫自臺灣寄贈條幅“女權斗士”。 她不僅是“辛亥革命功臣”(周鐵農語),“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孫中山語),而且是一位“辛亥革命婦女中很突出的代表人物”(黃啟璪),為“爭取參政”的一位“很知名”的“英雄”(鄧穎超語),頗具影響的女報人、女子教育家和“南社”著名女詩人(陳立夫語),更是高舉婦女解放運動大旗的“一代女魂”(康克清語) |